信息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019年3月31日上午,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清华大学FIT楼召开。清华大学校长、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主任邱勇,教育部科技司司长、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雷朝滋,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仁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文,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叶玉江,以及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科技部和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3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清华大学副校长、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尤政主持。

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条例(试行)》和《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尤政宣读了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名单,邱勇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们颁发了聘书。

陆建华做工作报告

信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陆建华汇报了中心2018年建设情况和2019年工作要点。他谈到,2018年3月,中心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确定了建成信息领域国际一流的学术创新中心、学科引领中心、人才培育中心、科学知识传播中心的定位与目标。一年来,中心组织落实了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中心办公会,制定了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试行),初步设立未来网络理论与应用、智能科学、先进电子与光电子、可信软件与大数据、空天信息基础、生物信息学等六个研究部,规划建设了服务基础与交叉创新研究的五类平台,组织遴选了首批22个研究团队和3个重点实验室,积极策划跨学科重大项目,优先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实质性推进直属团队教师聘任,完成了预定任务。陆建华还从团队建设、交叉创新团队建设和党建工作等方面介绍了中心2019年的工作要点。

出席会议的郝跃、卢锡城、吕跃广、包为民、徐宗本、刘明、于全、王小云等院士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中心2018年取得的成绩,并对中心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希望中心抓住信息科技和信息革命的前端,主动瞄准国家战略,积极组织团队攻关,支持前沿基础研究,不断探索完善有效的学术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做出有影响力的重大成果。

杨仁全讲话

杨仁全代表北京市科委对中心一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对中心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心定位和北京市未来重点服务和支持的方向非常吻合,中心建设将纳入北京市科委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北京市科委将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服务,充分履行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职责。杨仁全希望中心2019年深度聚焦六大方向,做好长远规划、重点规划和年度计划;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充分履行其职责,做好中心经费的审定和研究方向的审议工作等。

雷朝滋讲话

雷朝滋表示,国家研究中心建设既是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创建“双一流”的需要,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希望中心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他指出,中心应肩负国家使命,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中青年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高举科研人才培养的旗帜,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科教融合战略;引导具有科学家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科技人员专注科研,潜心做学术研究,力争在国内树立标杆和做出示范;在清华的总体部署下,中心应加强机制体制建设,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特殊人员和团队实行更长周期的考核等。

叶玉江讲话

叶玉江表示,国家研究中心是应国家发展新阶段新形势的需要而产生的新事物。中心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明确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应发挥的作用,经过充分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明确定位;努力发挥中心的开放带头作用,从包容性与长远性的角度超前探索运行管理新机制;更好地发挥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在中心的发展规划、长远布局、制度设计等方面提供更多建设性意见。

邱勇做总结发言

邱勇在总结发言中首先对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对中心成立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中心班子和团队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肯定。他表示,要抓紧研究,充分吸纳专家对中心发展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的、北京市的部署相融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做好具体安排。邱勇强调,中心定位要抓住“信息”和“国家”两个关键词,以信息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依托清华、超越清华、代表国家、做出世界级的贡献。2019年,中心的建设还要与清华抓学术评价机制改革、抓学风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结合,更加突出“开放”和“创新”两个关键词,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学者,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取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他表示,清华对中心的发展寄予厚望,将继续在机制创新、协调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会议现场

会议合影

信息国家研究中心办公会成员、信息学院党政联席会成员等10余人也参加了会议。

背景材料:

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研究中心”)是由科技部于2017年11月批准组建的六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是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综合交叉型信息科技创新基地,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科技部于2003年批准依托清华大学建设的“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不再保留。

2018年3月,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国家研究中心依托清华大学建设,依靠清华大学信息学科群的基础优势、清华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以及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力,在原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十余年筹建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信息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及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凝聚力量,组织开展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前沿颠覆性创新基础研究,建设智能科学技术、数据科学、先进电子科学技术、未来网络理论等国际学术高地以及空天信息基础、生物信息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主导牵引力量,推动实现我国在信息领域跨越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全球战略、网络信息安全、社会经济转型等重大需求,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学术创新中心、学科引领中心、人才培育中心、科学知识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