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领导

undefined

主任:戴琼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智能成像和智能计算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长期致力于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发表《细胞》、《自然》和《科学》等系列论文,在人工智能领域培养了一批人才。2012年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目前承担国家基金委“认知计算”科学中心项目。


党总支书记:丁贵广 1976年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1999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测控工程系,2004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出站后留校工作。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发表领域顶级期刊及会议论文100余篇。

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研究工作,包括:深度学习模型设计优化、多媒体内容理解、工业视觉等,面向网络内容管理及工业视觉缺陷检测开展应用系统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副主任:陶建华 1993年与1996年分别获得南京大学学士与硕士学位,2001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CAAI 会士和CCF会士,2014年获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多源信息融合、多媒体处理、大数据分析等方向。

在国内外主要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项目等30余项重点科研任务。曾获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特等奖、2021年和2024年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22年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一等奖、2024年中国发明协会成果奖一等奖。


副主任:陈文华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1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智能射频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IEEE-MWCL编委,曾任IEEET-MTT、RFMiCAE等期刊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射频功放与线性化技术、集成毫米波与太赫兹电路等。承担国家973、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2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研制的射频功放和数字预失真算法在新一代宽频基站中获得规模应用,曾获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科技一等奖。


副主任:张松海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国家级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具体方向包括三维内容生成、三维场景合成、VR交互等;近五年(2020年以来)在IEEE TPAMI、IEEE TVCG、IEEE TIP、ACM SIGGRAPH、CVPR、ICCV、IEEE VR、ACM MM等CCF-A类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虚拟现实顶会IEEE VR最佳论文提名奖两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项目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8,排名第三)。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成果奖励委员会主任助理,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秘书长。


副主任:于涛 1990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清华大学副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学术方向为人工智能、三维视觉交叉领域,在光场感知与重建、行为捕捉与分析等领域已发表国际顶会顶刊论文4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4000余次,研究成果被全球最大的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及腾讯网、凤凰网等报道,公开软件被MIT、Stanford、Meta、Google、ETH等全球百余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申请使用,研制产品已规模化应用,累积服务40万中国青少年健康检测需求,曾获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