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清华信息前沿交叉论坛举行

4月23日,值清华大学112周年校庆之际,由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清华信息前沿交叉论坛在清华大学信息楼(FIT楼)多功能厅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院士、信息学院院长和信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戴琼海院士等出席论坛。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以及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黄翊东教授作学术报告,并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刘永坚、罗毅与在场其他院士一起参与了圆桌论坛环节。论坛由信息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毅院士主持,校内师生130余人参加了论坛。

姜培学副校长致辞

姜培学副校长发表致辞,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肯定了信息国家研究中心的定位、交叉创新群体的建设举措和已经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姜培学指出,信息国家研究中心是清华国重体系建设的重要一员,以本论坛为代表的多维度学术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多学科、校内外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中心继续发挥学科交叉“催化剂”作用,加速带动产学研融合发展,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激发内在活力,坚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王怀民院士作报告

王怀民院士以“群智范式:软件开发范式的新变革”为题,指出当今时代软件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工程范式”“开源范式”和“群智范式”三个方面阐述了软件开发范式的发展进程及特点,将自然科学与哲学高度融合,概括出“软件开发范式的变革首先是世界观的变革”。

苏东林院士作报告

苏东林院士以“电磁兼容传导敏感性时域测试系统”为题,从解决电磁兼容问题出发,阐述了研制时域电磁敏感性科学仪器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重要科学发现、成果推广应用等,强调了该研究领域需要瞄准的国家需求和卡脖子难题。

朱文武教授作报告

朱文武教授作题为“跨空间大数据关联表征学习理论与方法”的报告,阐述了跨空间大数据关联表征学习项目的研究背景、科学问题、研究思路及重要科学发现,介绍了研究产生的国际影响,以及面临的新挑战。

黄翊东教授作报告

黄翊东教授作题为“光电子微纳结构关键制备工艺的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团队多年来在微纳结构光电子芯片的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历程,以及微纳光电子制备平台的搭建,指出要以核心关键制备工艺的突破,推动光电子芯片领域的创新研究及产业化进程。

院士圆桌论坛

在院士圆桌论坛环节,针对“如何同时实现探索国际前沿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如何更好地从事学科交叉研究”等问题,院士们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赵沁平院士结合多年工作经历分享了自己对于“学科”的理解,指出信息领域具有学科跨度大、交叉多的特点,鼓励青年学者关注原始创新,多阅读、多交流和多实践,挖掘真正的科学问题。刘永坚院士认为,探索国际前沿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之间没有矛盾,无论从事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需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凝炼和识别关键技术及科学问题。王怀民院士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的科技需求已经与国际前沿发展同步,年轻人要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国际前沿问题。苏东林院士分享了自己打造多学科、紧耦合团队以及创办电磁学领域国际期刊的经历,她强调,有国家需求牵引,从制度和组织上发挥大团队内多学科人员各自优势,学科间长久相互助益、协同创新是解决复杂科学问题、完成重大科学任务的关键。罗毅院士以我国LED技术突破应用于半导体照明为例,提出做科学研究应该始终以需求为导向,要坚持从需求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鼓励青年学者进主流,解决真问题,“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戴琼海院士总结讲话

戴琼海院士作总结讲话,对论坛嘉宾精彩的报告和高屋建瓴的分享表示感谢。戴琼海表示,本次论坛对科研工作与重大需求的深入讨论既可以上升到哲学思想的感悟,同时又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与会师生深刻理解,把参加论坛的收获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科研工作中。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清华信息前沿交叉论坛是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每年在清华大学校庆期间举办的重要活动之一,首届论坛于2021年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每年同期在信息楼举行“清华信息创新成果展”,汇集展示清华信息学科最新的科研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