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主办,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电子与信息学报》共同承办的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在清华大学隆重召开。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军事科学院尹浩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付琨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赵巍胜教授、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教授、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蒋林教授、北京大学许进教授、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以及全国近6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戴琼海院士致辞
朱文武教授致辞
10月21日上午,清华大学任天令教授主持开幕仪式。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大会主席朱文武教授分别致开幕辞,表达了对各位与会者的欢迎,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军事科学院尹浩院士、中国科学院付琨研究员、清华大学吴华强教授、南京大学曹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巍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兰旭光教授、北京大学叶乐教授分别围绕光电智能计算、超构芯片与超构系统、未来工业互联网、多体制遥感卫星超像素成像、忆阻器存算一体高算力芯片、计算摄像、自旋芯片技术、大模型时代机器人自主作业、SRAM存算一体芯片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戴琼海院士以“光电智能计算”为题,指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电子计算的发展面临制约瓶颈,介绍了大规模可重构智能光电计算的最新进展,包括光电可重构、空时域可重构、光学传播可重构等智能光计算架构与芯片,以及其在超快机器视觉、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与推理等场景中的应用。
崔铁军院士以“超构芯片与超构系统”为题,从新物理机理和物理底层出发,阐述了超材料物理特性与集成电路和芯片设计相结合的新思路,介绍了设计超构芯片(Meta-Chip),寻求芯片设计、提升芯片性能新路径的相关工作,还进一步讨论了基于信息超材料的电子信息系统新架构。
尹浩院士以“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为题,围绕工业物联网建设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指出工业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介绍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阐述了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体系。
付琨研究员以“多体制遥感卫星超像素成像处理与应用实践”为题,提出多体制遥感卫星超像素成像的思想,给出了超像素的定义、表征模型和处理框架,并介绍了基于超像素成像处理思想在卫星数据产品质量提升、图像解译应用性能提升方面的初步实践,进一步对基于超像素思想的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吴华强教授以“忆阻器存算一体高算力芯片——助力智能飞跃”为题,围绕忆阻器存算一体高算力芯片开发与突破,介绍了存算一体智能芯片通过底层“原子粒度”的存算融合,彻底颠覆现有存算分离的冯诺依曼架构,有望扮演下一代智能算法的“GPU”角色。
曹汛教授以“计算摄像的奇妙之旅”为题,从多维度视觉信息获取的国内外前沿展开,介绍了计算摄像学这一视觉信息获取的前沿交叉方向及相关重要研究工作。该领域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拓展全新成像理论与方法,构建新型成像技术及装置。
赵巍胜教授以“自旋芯片技术:历史、趋势、机遇”为题,介绍了第三代磁存储芯片这一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可彻底解决功耗瓶颈、特别是支撑高能效比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从自旋电子技术的发展延伸介绍第三代磁存储芯片技术,并讨论我国在该领域发展的机会。
兰旭光教授以“大模型时代机器人自主作业的挑战:行为智能的因果推理与学习”为题,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讨论了机器人在行为智能方面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阐述世界模型想象推理对行为产生的作用,介绍了非结构场景基于视觉推理的机器人自主作业方法等。
叶乐教授以“SRAM 存算一体芯片:挑战与发展趋势”为题,阐述了对 SRAM 存算一体技术路线的需求和背景,梳理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凝练了主要关键问题,阐述了需要突破的关键研究内容以及潜在的技术路线。
大会圆桌论坛
10月21日下午,清华大学杨华中教授主持大会圆桌论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巍胜教授、北京大学叶乐教授、天津大学杨挺教授、广州大学石晓龙教授和朱恩强教授围绕新形势下电路与系统如何发展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和分享。
会议合影
10月22日,大会举办了电路与系统设计、通信与信号信息处理等三个青年学术分会论坛,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研究院的优秀青年学者与学生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学术论文汇报,并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