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想集团发布了其最新款旗舰平板电脑——YOGA Pad Pro,成为业界首款采用超材料天线技术的平板电脑。这款平板电脑搭载的天线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国家研究中心光电智能技术交叉创新群体李越副教授团队关于“零折射率超材料天线”的研究成果的成功转化。李越团队在天线领域顶级期刊《IEEE天线与传播学报》(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上发表题为Multimode Balanced Mu-Near-Zero Loop Antenna for Wi-Fi 6/6E Applications in Full Metal Housing Tablet Computers的论文,首次提出了用于平板电脑的零折射率超材料天线,具有宽带、高效率的优点。通过与联想全球创新中心的产学研合作,李越团队将这一前沿的科研成果从学术论文转化为实际产品,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将创造力变成了生产力。
零折射率超材料是一类具有近零折射率的人工电磁结构,具有超越天然材料的电磁特性。2017年,李越团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纳德·恩赫塔(Nader Engheta)院士合作,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零折射率超材料的概念,发现其谐振频率与材料尺寸无关的性质,即有零折射率超材料设计的谐振结构,其本征频率只与材料的零折射率频率有关,与材料的形状、尺寸无关。此后,李越团队继续深入研究零折射率超材料的物理特性,并面向工程应用。2022年,李越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文章,揭示了零折射率超材料的电磁辐射具有空时解耦特性,提出了本征频率与天线尺寸无关的新型零折射率超材料天线,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图1.(a)零折射率超材料:本征频率与材料的形状、尺寸无关;(b)零折射率超材料天线:天线辐射频率与形状、尺寸无关
李越团队始终致力于将零折射率超材料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实现科研成果的落地与转化。尽管《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但受限于结构因素,尚无法直接应用于产品中。因此,团队另辟蹊径,采用周期性断线环结构,在极小空间内成功实现了基于《自然·通讯》中理论概念的零折射率天线设计。这款天线尺寸小,可以放置在平板电脑中,在原有的天线工作模式(1/2/3阶模式)基础上,在低频段引入了基于零折射率的“零阶模式”,在不增加天线的空间尺寸前提下,拓展天线的工作带宽,低频段天线效率明显提升。该天线能够充分利用平板电脑内部空间,实现辐射口面最大化,实现超过现有行业平均水平的带宽和辐射效率。相关内容发表在天线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上。

图2.(a)终端零折射率超材料天线;(b)宽带实验与仿真结果
李越团队与联想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紧密合作,成功将这一科研成果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近日,联想发布了搭载这一技术的、业界首款超材料平板电脑——YOGA Pad Pro。相较于同类型产品,这款天线具有更宽的频谱带宽和更高的辐射效率,Wi-Fi 7的优势频段5G和6G频段的天线性能比业界现有水平提升10%,通信距离提升10%,为高清视频、在线游戏和AI端云大模型应用等场景提供了更快、更稳的无线连接用户体验。从顶级期刊的论文到业界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李越团队将“创造力”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从“书架到货架”的跨越。

图3.联想YOGA Pad Pro概念图
相关产学研转化工作由李越团队和联想集团合作完成。Multimode Balanced Mu-Near-Zero Loop Antenna for Wi-Fi 6/6E Applications in Full Metal Housing Tablet Computers的论文,通讯作者为李越副教授,博士生闫雯荻为第一作者,其他参与者包括李越团队博士后张永健、博士生李铠峰及联想公司相关人员。该产学研合作案例还得到了《人民日报》的报道。
论文链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534216
供稿 | 光电智能技术交叉创新群体
编辑 | 李琳
审核 | 丁贵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