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第三小学、唐县大洋乡中学师生访问清华大学信息国家研究中心

9月27日,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信息国家研究中心)迎来唐县第三小学、唐县大洋乡中学近60名师生代表,以“校史浸润+科技科普+经验分享”的多元形式,开展支教帮扶活动,为乡村师生搭建起触摸名校精神、感知前沿科技的桥梁。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信息国家研究中心教工第二、第四、第五党支部联合信息国家研究中心离退休党支部、工物系研一一党支部共同举办,信息国家研究中心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李杨主持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

伴着初秋的清爽,师生们首先踏入清华大学校史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沿着百年校史脉络,深入了解清华大学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历程,近距离感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以及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记忆的实物,让师生们对名校文化与科学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2AD90E

参观校史馆

参观环节结束后,师生们移步至清华大学信息楼多功能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启“科技科普课堂”。信息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工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李超以“AI时代新范式--生活与工作”为题,为师生带来通俗易懂的科普讲座。李超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现场演示AI应用案例,生动解读AI技术如何影响学习与生活,并与师生共同畅想AI未来发展方向,让前沿科技变得可知可感。

清华大学工物系博士生、研一一第二党支部书记朱晓豪分享个人学习经验。他从自身成长经历出发,围绕学习方法、目标树立等话题与师生交流,为乡村学子提供了实用的成长参考。

论坛尾声,温情赠礼环节拉开帷幕。信息国家研究中心党总支率先向唐县师生赠送两只清华大学文创小熊猫,以熊猫的憨态传递亲切关怀,借清华文创承载“校地同心、共育人才”的美好愿景。随后,唐县师生代表予以回应:大洋乡中学献上师生手绘的《同向而行,共育星辰》,第三小学送上建校十周年定制手提袋与扇子,每份礼物都满含对帮扶活动的感谢与未来期许,让情谊在互动中升温。

礼赠结束后,师生们一同走进信息国家研究中心灵境智能技术交叉创新群体,深入了解前沿科技成果。实验室结合“智能感知、全息重构、多模交互”三大研究主线,重点攻关形神兼备的数字化身构建、虚实共融的灵境空间创建及相关基础技术平台。参观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提问,科研人员耐心解答,在互动中让前沿科研成果变得可理解、可感知、可触摸。

实验室参观互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教育帮扶传递知识与理想,希望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热爱科学、向往成长”的种子,期待未来有更多唐县学子能走进清华、逐梦前行。

供稿 | 信息国家研究中心教工第二、第四、第五党支部

编排 | 李琳

审核 | 丁贵广 王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