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系列交叉论坛(第九十二期)举办

3月13日晚,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系列交叉论坛(第九十二期)通过线上会议和直播的形式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世界华人眼科医师协会会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温州医科大学眼健康与疾病高等研究院院长、温州医科大学眼科创新与转化研究院院长、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张康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创新及新药开发”的报告。论坛由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信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戴琼海院士和信息学院副院长任天令教授共同主持。信息国家研究中心党政联席会成员、群体负责人以及校内外师生等100余人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参加论坛,累计约24.3万人次通过上直播、新浪、百度等直播平台在线观看。

张康作报告

药物开发面临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的困境。AI技术将带来革命性动力,深度赋能药物开发全链条,推动其向高效化、精准化加速演进。张康指出,在药物发现阶段,AI通过多模态数据整合与复杂系统建模,显著提升靶点识别与分子设计的效率。基于多组学网络与知识图谱,能够高效发现新的疾病治疗靶点。在分子生成领域,深度学习模型(如化学语言模型与图神经网络)通过自动化设计满足多目标约束(药效、ADMET属性及合成可行性)的化合物,突破了传统试错模式的局限性。在临床开发环节,AI通过挖掘真实世界数据与优化试验设计,显著降低研发风险。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患者虚拟模型,实现临床试验的智能化模拟与动态优化。AI支持的高通量作用机制解析能够通过细胞表型特征预测药物分子机制,为老药新用提供新范式。AI正从工具演变为生物医药创新的核心引擎,通过“靶点-分子-临床”智能闭环,推动个体化精准治疗与复杂疾病疗法的突破性进展。

问答环节,张康针对用AI支撑药物研发的安全性,AI生成的数据质量,使用AI技术生成眼底照片的物理分辨和眼底压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供稿 | 信息学院/信息国家研究中心联合办公室

编辑 | 丁亚娜

审核 | 丁贵广